
自03年建校以来,大学英语课程一直致力于教学实践和改革,根据社会发展和需求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各个环节做出及时、相应的更新和调整。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建校初期,针对高校扩招后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大学英语课程逐步进行了改革。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加明显,不同教育背景和生活方式条件下成长的学生迫切地呼唤更加灵活的、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由于教学资源所限,外语教学多采用大班授课,学生少则四十来人,多则八九十人甚至上百人,加之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语言基础较差,课堂教学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保证因材施教。我们努力探索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正确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学以致用的关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充分的条件。此阶段分别使用教育部推荐的新教材:《大学英语(修订版)》(上海外教社)、《新视野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编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英语(全新版)》(上海外教社)。这几套教材的共同特点是语言材料规范,时代感强,实用性突出,更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
第二阶段:自2004年,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各项原则和具体指标,将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素养和水平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我校大学英语开始实施基础课程阶段的快、慢班分级教学模式,快班学习英语时间为四个学期,完成《大学英语》I, II, III,IV的教学内容;慢班学习英语时间为四个学期,通过四个学期完成《大学英语》预备级和《大学英语》I, II, III的教学内容。快、慢班学习内容各有侧重,考试要求各不相同。快班学生重点在于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能力;慢班学生重点在于吸收语言知识,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分级教学模式充分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种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第三阶段: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改革教学手段。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师部分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引入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如《大学英语》教学光盘,丰富教学资源,加大语言信息输入量,使学生尽可能多而广地接触更多的信息资料,增加学生学习英语和了解英美文化的直观感。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英语教学。合理利用校园网,设立英语交流平台,建立内容丰富的外语学习网页,使学生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材料。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营造校园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英语教学调频广播每天固定时间安排播放英语听力训练材料,增加学生听力训练时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