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2025年5月16日,由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州大学主办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石油石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论坛在常州大学召开。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卫东教授率队参会并作主题发言。

本次会议聚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立足行业特色、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核心主题,来自全国近二十所石油石化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与行业特色型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在“院长论坛”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卫东教授以《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为题发言。学校设计整体贯通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在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石油工程学院共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室”,与体育教研部共同成立“体思政韵”工作室。依托工作室,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通过共同召开教学研讨会,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等模式,结合各自学科专业特点交流探讨、为学生现场授课,共同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交相呼应、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在“学术论坛”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王俊彦以《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研究》为题,深入梳理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强调其作为重要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育人功能。提出以抗联精神为纽带,推动课程本土化、教学多样化,提升区域红色资源在课堂中的转化力与感召力。

教研室主任陶漫莉以《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的路径探索——以铁人精神为例》为题,聚焦“铁人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系统探讨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融入路径与实践策略。通过构建基于情境模拟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情境感染力与实践导向性,推动红色文化深层转化,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力与教学实效。

此次论坛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了高层次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宽了教师在红色文化育人及思政课改革方面的思路。与会教师不仅深化了对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理解,也为今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提供了实践借鉴。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育人价值,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提升。
供稿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人:吴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