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这段话,正是对金宝胜老师的真实写照。

金宝胜老师,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10年以来任数理教研部数学教研室教师,主讲《高等数学》、《高等数学考研辅导》、《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编著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同步辅导》,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研究《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及应用、《高等数学》考研题型分析等方面做到了研精究微。
近几年,金宝胜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并获省级一等奖两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2人获国家三等奖;多人获省一、二、三等奖。参加省级立项1项;主持校级立项1项。多次获得青年教师大奖赛三等奖。


金宝胜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坚信“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总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他坚信一所好的学校,其实就是老师要有温情,带着一群有追求的人用心做教育,传递温度和热量,点燃学生的梦想和激情,拓宽他们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在课堂上,总是考虑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多么希望遇到一位博学多才、以爱为底色、有温度的老师。当每一节课结束,善于反思的金宝胜老师都会通过学生课上学和自己课上教的情况,分析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金宝胜老师的教学中“渔”和“鱼”都要教,很多时候对“渔”的讲解会更多一些,有些学生并不理解,说会做题就可以了,不知道那么多也不影响,通过金老师的细致讲解,学生们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那就是有了“渔”,可以让你得到更多的“鱼”
自2010年至今,金宝胜老师在教学一线已十五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他一直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是跟老教师们的关怀,教研室同事分享教学体会、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分不开的,诠释了教学相长,渔鱼相授的内涵。他经常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分享给同事们,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例如:
一、课程应用和课程架构式的课程导入
从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引入,如行列式可以反映不同度量空间度量微元的转换率,与质能方程反映质量和能量的转换率思想一样,同时行列式也可以作为密码加密的一种手段,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度,同时也体现出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从课程架构引入,如线性代数这本书可以看成围绕着解线性方程组来展开的,让学生更加清晰整本书的章节知识点之间相互的联系。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定义的掌握,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如高中物理中力的正交分解,引导学生理解向量正交化原理,同时力在位移方向上的投影力做功,垂直位移方向的力不做功引导学生理解有效和无效信息,抛出滤波问题,引导学生去网上查找滤波相关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
三、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的指导
通过适当引入实际问题,明确对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注重知识的延伸。如在讲授正交矩阵时,它是对物体进行旋转和反射变换,引出飞机飞行过程的姿态,实质是一系列的正交变换作用的结果。通过讲授和问题的抛出,使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知识点,也明确了数学工具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从教15载,“努力做一个让学生记忆一辈子的好老师”,是激励金宝胜老师立德树人、笃行致远的初心与目标。他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其坚定的理想信念,诠释着“为人师表”,其学识魅力、思想魅力、人格魅力充分感染着学生。

热爱教育,心中有职业操守;热爱学生,心中有博爱情怀;热爱教学,心中有激情信念,这就是金宝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