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下午第二教学楼307教室,化学工程学院召开了第六届“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会议由院长助理史鹏主持,罗洪君院长、杨昕副院长及全体教师参加。本次交流会的主题是通过朱哈南老师的观摩课探讨高校教师如何有效的开展理论教学,各位老师分享教书育人的宝贵经验,提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大家互相交流找到好的解决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首先,大家对对朱老师的观摩课表示肯定,认为朱老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较强,教态自然,能够与学生形成很好的互动,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不枯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像这样的观摩课大家也表示希望学校多多开展,让大家互相学习,另外学院内部也要积极开展,让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
接下来各位老师介绍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郑老师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每一名学生有一个公式代码,说到哪个公式对应的学生就主动背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多时候体现的是一位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好。李老师强调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因才施教,灵活选用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王老师提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在教学中老师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被课堂教学内容吸引,主动去探索、研究。史鹏老师采用鼓励机制,认真表扬积极主动的学生,他认为在学生学习兴趣、态度、行为、结果等方面,教师本身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具有激情的教师,才能让课堂多情善感起来,只有充满情感交流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曹老师强调,教学内容要新颖、与时俱进,才能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能时刻吸引着学生主动去探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全体学生自觉投入到探索学习的热潮中。杨昕副院长强调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她还指出我们分析教学效果的好坏不能单纯的从学生找问题,而要更多的从自我出发,研究自己反省自己,基于我们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张书记还和老师们就学生请假、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等问题交流意见,交流会的现场气氛热烈。

最后,罗洪君院长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我们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或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因才施教,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学生爱学、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我们这次交流会非常有意义,也为我们下一步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教学大纲的更新工作及评估方面的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