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深化产教融合 聚焦育人实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教学创新路径讨论

作者: 时间:2025-04-29 点击数: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面对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变革与高校育人环境的新挑战,艺术与教育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召开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围绕学生听课积极性提升、高质量就业推进、排课体系优化、教师负荷科学调控四大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破解痛点,构建 “技术赋能、产教协同、师生共融” 的育人新格局。

随着数字技术迭代加速,专业教学面临多重现实挑战:一是课堂生态待优化,部分理论课程存在 “学生低头率高、互动参与少” 现象,传统讲授模式难以适配 “Z世代” 认知习惯;二是就业匹配度需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衔接缝隙;三是排课机制有短板,集中式授课导致部分教师单日课时量超8节,既影响教学效果又加剧教师疲劳;四是师资负荷需平衡,近一年教师人均周课时达20余节,叠加毕业设计指导、赛事筹备等任务,部分教师出现 “教学创新精力不足、实践能力提升滞后” 问题。

针对学生听课积极性问题,专业提出 “三维度激活计划”。首先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将 “中国好创意”“米兰设计周” 等赛事真题、“冰雪文旅数字化”“非遗传承数字化” 等地方产业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在《数字媒体设计原理》《交互设计》等课程中推行 “一课一项目”。其次创新教学手段,引入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数字艺术创作》课程中运用VR场景模拟创作空间,借助AI辅助教学工具实时生成个性化学习反馈,试点 “课堂积分制”,学生参与互动、提出创意方案可兑换实践学分。再者强化过程管理,建立 “课堂热力图” 监测机制,通过智慧教室系统记录学生抬头率、提问频次等数据,由教研室牵头组建教学攻坚小组,限期完成课程改良方案。

针对就业匹配度问题,专业启动 “产教融合提质工程”。第一,建立产业需求动态对接机制,每学期邀请行业专家开设“产业前沿大讲堂”,同步将腾讯 “数字文创设计标准”、阿里 “用户体验设计规范” 等纳入课程大纲,开发更务实更先进更与高科技接轨的校企共建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时差不超过6个月。第二,大一开展职业认知周,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大二启动项目学徒制,参与真实商业项目等。第三,针对 “元宇宙设计”“数字影视后期” 等热门领域开设定向班,2025届毕业生力争将对口就业率提升至85%以上。

为确保改革落地,专业建立“三大支撑体系”。一是制度保障,修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办法》,将课堂创新、就业成效、排课满意度纳入教师考核指标,设立 “教学改革先锋奖”,对成效显著的团队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二是资源保障,扩建 “数字艺术产教融合实验室”,新增虚拟制片,AI艺术生成等设备,将 “坚韧不拔、协同创新” 精神融入教研室建设,通过 “每周教研晨会”“季度教学开放日” 强化共识凝聚。

本次思想大讨论明确2025年的阶段性目标。未来,专业将持续在破解教学痛点中探索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 “哈油模式”,努力培养既能驾驭AI设计工具、又深植龙江文化根脉,兼具职业韧性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艺术人才,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输送更多 “懂技术、善创作、有情怀” 的生力军。

校址:哈尔滨市松北区松浦路297号 邮政编码:150028      版权所有:哈尔滨石油学院 黑ICP备10008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