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新闻
 
1 [外国语学院]我院喜获外研社“教学之星...
1 [外国语学院]我院开展“资助诚信教育”...
1 [外国语学院]我院参加 “青春献给党,启...
1 [外国语学院]我院庆祝哈尔滨石油学院“...
1 [外国语学院]我院俄语系2021届毕业论文...
 
  外语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哈尔滨石油学院>> 外语学院 >> 外语学院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我院党员讲党史故事——第七讲

今天的讲述人是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的范雨彤同学,她于2020年12月16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天她讲述的故事是周恩来--病危中的呐喊。

1976年1月8日,中国北京,处处飘洒着白纸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重、哀痛的气氛,因为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在这一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周总理一生没有子女、没有房产、没有墓地,两袖清风、鞠躬尽瘁,一心只装着新中国和老百姓。甚至在逝世前,为了给国家和人民减少麻烦,还反复交代:“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周总理无愧于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无私的人。尤其是,当我们更加详细和真实地了解周总理临终前的一言一行之后,这股尊敬之情就会更加变得无法抑制,更加浓烈、更加真切。

周总理是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人,对他来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周总理从来都是争分夺秒地投入到为国为民的工作当中的,当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他“变本加厉”地废寝忘食起来。他认为,既然风来了,蜡烛要灭了,何不在熄灭之前,多留给这世间、这国家一点点温暖和光明!周总理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式,也让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十分感动和心疼。

1973年3月,国家特意安排周总理到玉泉山疗养,就是想让操劳一辈子的周总理能好好静养一些时日。可是,这对于闲不下来的周总理来说,终究不过是换了一个工作地点而已。据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在玉泉山疗养期间,“一周主持四个会议,会见两个国家元首”、“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通宵达旦”这样的工作方式对于周总理来说,依然是司空见惯的。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周总理的重病之躯变得雪上加霜了。1976年1月5日凌晨,周总理生命垂危,已经失去了排泄功能的他需要通过手术来清除身体内的残渣,但这也只能是让他身体上感觉稍微舒服一点,对病情并没有任何帮助。最后一次手术后,周总理显得神情恍惚,开始不再愿意接受医生的其他治疗了。他对守护在身边的张佐良大夫和张树迎说:“我的病就这样了,已经很清楚了。我不想再麻烦专家们了,他们应该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为更多的人治病。我想回家,回那里再治疗……唉,出来两年多了,真想回去住住啊!”但是,周总理当时的身体情况怎么能允许他回家呢?周总理提了两次之后没有得到回应,也就不再提了。周总理是一个善于为他人考虑的人,他知道自己这个要求让医务人员很为难。

1975年,江青一伙又借几十年前的“伍豪事件”向周恩来泼污水。9月20日,北京305医院做好了-切准备,周恩来将在这里进行第四次大手术。他要身边的工作人 员找来一份材料,是他于1972年6月在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上所作的关于国民党造谣诬蔑登载所谓“伍豪问题”的专题报告讲话录音稿。还让邓颖超将这个讲话录音整理成书面材料。手术前,周恩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躺在手术架上强撑着病体,看了一遍稿子,用颤抖的手郑重地签.上“周恩来”三个字,并注明“于进入手术室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日”。在被推往手术室时,他突然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地说:“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这是周恩来对邪恶势力的控诉,他签署的是一份留存清白在人间的重要文件。

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信息员:孙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