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新闻
 
1 [外国语学院]我院喜获外研社“教学之星...
1 [外国语学院]我院开展“资助诚信教育”...
1 [外国语学院]我院参加 “青春献给党,启...
1 [外国语学院]我院庆祝哈尔滨石油学院“...
1 [外国语学院]我院俄语系2021届毕业论文...
 
  外语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哈尔滨石油学院>> 外语学院 >> 外语学院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大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来了

《金融知识秘籍》

金融知识普及

大学生必备

01.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有6类主要参与者,分别是人民银行、政府、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或投行等投资机构、企业和个人。

02. 财务管理

1、理财原则:勤俭节约稳健当先

2、关注对账单慎用信用卡

3、学习金融知识认识理财工具

4、理财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

理财小建议

🏻1.利用APP记账

推荐大家下载一个记账APP,每用一笔记一笔,即使只记一个月也能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了,而且每次记账这个动作也是在提醒你,“少花一点呀”!

🏻2.提前规划生活费

好好分析一下自己什么地方花钱多,什么地方感觉拮据了,哪些地方自己大手大脚了,又是哪些地方是值得花费投资的。分析之后大体上对每块的花费提前规划,比如吃饭多少,学习费用多少,外出娱乐多少,积攒多少等等。

🏻3.小心消费主义陷阱

现在网购那么发达,每个月又有生活费的大学生们真的真的非常容易买很多东西。不论是游戏氪金、追星花费、护肤美妆还是衣服鞋子,大家一定要适度掏钱哦!消费的确是我们的权利,很多东西也的确是我们的需要,但是输入付款密码或者按指纹使一定要三思,想一想你用的不过也只是父母的辛苦钱罢了。特别是很多钱花给别人了,买的衣服鞋子没穿几次就扔掉的,真的很可惜很浪费。

理财小建议

🏻4.合理兼职

想要通过兼职赚取一定生活费的想法特别棒,但是大家在找实习兼职时要反复考虑一下两点:第一,你有没有被骗,大学校园里关于兼职欺诈的花样可谓是层出不穷,在找兼职时要擦亮双眼,看看有没有被要求提前交钱的,这种一般都是骗子;第二,你付出的时间值不值得付出的精力,虽然是大学,但是绝大多数人主要时间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学习太重要了,如果这份兼职占用了你的很多私下学习时间甚至是上课时间,不要去,不值得。

🏻5.谨慎投资、拒绝校园贷

这点很多同学不会碰上,但是碰上了会很惨,所以还是非常重要的。在缺乏投资知识和投资信息的前提下,是不太建议大家做一些投资的。至于校园贷,就是绝对绝对绝对不能碰,没有任何东西值得。

03. 电信诈骗之四骗术

骗术一:冒充熟人借钱

不法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后先试探性地问“猜猜我是谁”,然后诱使受害人对号入座,再以“出事了”为由向受害人借钱。还有骗子盗取熟人的QQ、微信号,以手机欠费为由要求受害人帮忙充值等。

骗术二: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人员

骗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告知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经济犯罪等,利用受害人急于“摆脱干系、减少损失”的心理,诱使受害人将钱款转入骗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号,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骗术七:贵金属转账诈骗

骗子通过病毒木马等方法获取了用户的网银账号和密码,为了骗取用户的手机验证码,完成资金盗取,骗子把用户的的网银用来买理财产品,比如“贵金属”等,制造资金丢失假象,再通过冒充银行或者支付网站客服给用户打电话,骗取验证码,进而盗走资金。

这类骗术比较高明,真假难辨,往往是一环扣一环,稍不留神就容易掉进陷阱。

骗术四:“网上购物退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以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或者交易失败为由,告诉受害人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类似的骗局还有骗子假冒铁路部门客服人员以“改签车票”、冒充航空公司机票改签/航班取消等借口行骗。此类诈骗手段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如果事主不了解详细的操作流程,很容易被骗。

04. 大学生个人贷款及识别校园贷

大学生个人贷款:

在校生满足需求条件的可以申请国家开发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主要有四种贷款形式: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其中,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力度和规模最大,是助学贷款的主要内容。

因创业遇到的资金问题可以申请大学生创业贷款。

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条件:

1、应届毕业大学生、以及毕业两年以内的大学生;

2、大专以上学历;

3、18周岁以上。

校园贷常见的诈骗手段:

1、名为“助学”,实则“圈钱”。

不法分子往往以家境贫困,尤其是从边远闭塞地区考入大城市的大学生为目标,以提供助学金的名义,要求学生提前将学费汇入指定的账户,用于“成功注册学籍”。

2、 名为“校友”,实则“骗子”。

不法分子假冒学生或校友身份,获取信任,假借“手续费”“奖励话费”等名义,引诱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假冒身份骗贷圈钱。

3、名为“兼职”,实则“陷阱”。

不法分子打着“兼职”“刷单”“招聘”或者培训旗号,假借提升社会综合能力或赚取零花钱的名义,诱骗在贷款平台注册并将贷款划转到指定账号作为“保证金”,或承诺将分期归还本息等骗取资金。

4、名为“创业”,实则“敛财”。

不法分子假借投资名义,打着助学或者创业的旗号,以发展“下线”等传销方式,实施逐级诈骗敛财。

5、名为“帮忙”,实则“借贷”。

身边同学苦苦请求,借用你的学生证、身份证信息帮他办理“校园贷”“注册网络公司”,出于义气,将信息告诉同学,结果被追讨欠款的成了自己。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