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沉积学大会”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发起的四年一届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是全国沉积学界交流的最高学术平台。大会鼓励宣传沉积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倡导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国内外合作,推动沉积学发展,已成为中国地质学领域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会议之一,并得到了国际沉积学相关学术组织的大力支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
我院夏长元副教授受邀参加第八届全国沉积学大会——深度解析柳江盆地微生物碳酸盐岩成因奥秘。
第八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定于2025年4月22-26日在北京市举行,经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决定并授权,此次大会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办。
大会组委会正式发函,邀请我院夏长元副教授于2025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学术盛会上,作题为《秦皇岛柳江盆地下奥陶统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的专题学术报告。该研究聚焦我国华北克拉通关键地质剖面,首次系统揭示早奥陶世微生物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古海洋环境的指示意义。
01
破译5亿年前"地质密码"
微生物岩研究的科学突破
柳江盆地作为国际公认的寒武-奥陶系标准剖面所在地,其下奥陶统发育的微生物碳酸盐岩长期被视为探索古海洋化学与生物协同演化的重要载体。夏长元副教授团队近年的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创新性构建了"微生物群落-地球化学-沉积构造"三位一体成因模型。研究首次在华北板块识别出风暴事件控制的微生物席生长旋回,为早古生代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关键实证。
02
多学科技术融合:
创新方法引领研究范式变革
为实现对毫米级微生物纹层的精细解析,夏长元副教授团队整合了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及微生物分子化石检测等尖端技术,开创性地将宏基因组学原理引入古代微生物沉积系统研究。通过自主研发的"深时微生物沉积模拟实验装置",团队成功复现了不同氧化还原状态下微生物膜的生长-矿化过程,为微生物岩成因机制提供了实验地球生物学证据。这种将现代生物地球化学方法与沉积学理论深度融合的研究范式,被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评价为"打开了前寒武纪-早古生代生物沉积研究的新维度"。
此次学术报告,获得了行业内各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同时也展示了我院在沉积学交叉领域的领先水平,更通过与国际顶尖团队的技术对接,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注入创新动能。团队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地质研究,助力油气勘探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跨越升级。
上一条:石油快讯丨学生干部赋能——铁人语录誊抄硬笔书法赛 下一条:石油要闻丨石油工程学院特邀长江大学管英柱教授开展研究生考研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