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芳老师
牢记教育初心 践行育人使命

张国芳,东北石油大学工学硕士,讲师,石油工程系系主任。主要从事油藏数值模拟、油气田开发与开采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油藏工程》、《采油工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石油工程岗位技能实训》等理论与实践课程。其中《油藏工程》被评为哈尔滨石油学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从教11年,曾获得校级、院级教师教学评价二等奖、三等奖十余次;获得2016年全国天然气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图文大赛荣获全国三等奖;获2016年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先进个人。多年来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持之以恒地研究教学改革及学术研究,主持参加教改项目6项,编写书籍三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申请专利3项,主研及参与的横向课题4项。
张国芳老师2008年入职于哈尔滨石油学院,从教11年来,她勤于学习,精于业务,在多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更把“潜心教书、立德树人”放在首位。
作为班主任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个性爱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帮扶计划。她帮基础差的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帮助贫困学生找兼职工作、带领全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团队建设。作为教师她在讲解专业课的同时,更为学生指导学业,规划人生。她鼓励学生积极考研、利用个人时间为学生免费辅导专业课、通过个人关系为学生搜集考研资料并整理赠送给学生,对于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她会积极为学生们联系导师,保证学生顺利入学。她是首个建立“哈尔滨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研究生交流群”的教师,通过这个群为石油工程系考研、读研的同学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当年在她鼓励和帮助下的很多学生目前已成为国内各界的优秀人才,也是张老师的挚交好友。

不仅如此,张老师还是首个带领我系学生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老师,在其感染下,石油工程系先后多名师生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各类系列赛事,并获重要奖项;后来,在她和其它几位教师的共同组织下,我系成立了首届哈尔滨石油工程知识竞赛,经过系列评审,我系团队在全国石油工程知识竞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这使得我校的石油工程专业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示了风采。同期,张国芳老师也获得了2016年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张国芳老师深知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学习是终生的事,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为学生们传授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她都勤勤恳恳,孜孜不倦。由于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张老师也争取到了很多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曾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四次,获得2016年全国天然气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前往大庆油田、重庆涪陵页岩气开发基地、油田钻井队、油田职工培训中心等地进行专业实践学习;还多次参加了校内组织的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方法创新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她深知每次学习机会的难得,珍惜每一次学习与再深造的机会,在自己获得收获的同时对每次学习都进行总结,分享给学院的所有教师,使大家共同进步。


另外,张老师自2016年任职石油工程系系主任以来,努力提升个人思想高度、创新教育理念,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在完成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学院领导规划学院发展、加强学科及教学团队建设,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认可。尽管工作辛苦,压力巨大,但她毫无怨言,因为她深知所有的奉献都基于她对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的热爱,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张国芳老师将用她“对学生的爱”、“对学习的爱”、“对教师和教育事业的爱”伴随石油工程学院的每一名学生共同成长,继续前行!
寄语: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石油工程学院的张国芳老师,从我还是一名学生时,教师就一直是我崇拜和敬仰的职业,曾几何时望着讲台上博学睿智的教师们,无数次憧憬着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样子。2008年我正式走上讲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多年来是你们的信任与包容成就了今天你们喜爱的芳芳老师。我不但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且因为遇见了你们成就了我更美好的时光。今天我想对你们说,同学们,不要质疑你们的付出,这些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种积累和沉淀,它们会默默为你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坚定不悔的走下去,不久你就会看到璀璨星光。
王国库老师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王国库,硕士研究生,2007年工作-至今,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教研室负责人,主讲《油藏工程》和《油气井试井技术》等课程,多次荣获“教学能手”、“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编教材两部,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并参与省级教改项目3项,主持校重点科研课题一项,获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校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校级科研项目奖一项,作为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一项。
在教学岗位工作十余载,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有效教学既是从实践中来,也可以上升到理论中去,最后来更好的指导实践,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下面我就结合我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在“育人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课程思政”注重顺其自然的隐形教育,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的成功之举就是:既把显性教育进一步强化,又把隐性教育做足做深,大学思政空间更大了。
课程思政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的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
我在这学期所承担的“数学专题”课堂教学当中积极引入了思政元素:在讲到函数极限的时候,我加入了以下思政元素:①工匠精神;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限接近的思想。
在讲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时候:我加入了以下思政元素:①量变到质变的思想;②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积大德的思想。
这些思政元素均与课程相关,做到了顺其自然的引入,而不是机械、教条的安排思政内容,其加入使学生更加了解教学内容的深层内涵,充分发挥了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真正做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石油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专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是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学生在进入社会实践后,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将作为创业时的重要参考,我们哈尔滨石油学院想要继续深化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就需要将其融入专业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石油行业的竞争压力也相伴而生,面对高压的社会经济背景,各石油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变得多元化,基于这一现状,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迫切需要创新创业与石油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这样才便于人才实践与创新综合能力的提升,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
为此,我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我承担的油藏工程课程结合进行了实践探索,将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科研项目和石油方面的竞赛与油藏工程的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相融合,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由指导老师带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借鉴前辈的参赛文案,参考油藏工程的课程所学,设计油藏工程方案,包括油藏评价、油藏工程设计、经济评价与方案优选等,从而将课程理论与实际生产问题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
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实践性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密切联系实际,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具体为:(1)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2)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4)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5)锻炼学生的表达、归纳总结和思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性教学,是高效利用课堂学时,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在实践性教学-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往教师为学生做好一切准备,教师演示,学生只是机械重复的做法,而是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步骤,自己独立操作,自己处理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我作为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较大错误时给予启发性的“指点”,最终的讲评也不仅以结果的准确与否“论英雄”,而更加注重实践过程,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提高,有没有什么新颖的想法和做法,鼓励学生“与众不同”,发挥独特见解和创造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为他们今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以及解决工作岗位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介绍学科动向,开阔学生视野
师者,传知解惑,授人一点,自身必着涌泉,作为专业课的教师,不仅对所授课的内容要有纵览全局,融会贯通,熟知在心的驾驭能力,而且还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成为本专业的内行。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学科发展亦是如此,而教材的更新速度显然要滞后很多,因此我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讲教学内容绝不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加强了教学内容的外延式更新,注重知识点的更新、知识内容的优选和把握最新学科研究动态。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共同提高
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上力求做到“四点四性一注意”: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讲究逻辑性,注重启发性,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注意课堂表达艺术。想要做到这些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进行教研、科研的基点。
因此我在完成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最新的学科发展动向,积极参与并主持多项科研项目以及教改项目,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教研水平,关键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存在诸多问题,真正做到了教研结合,以研促教,共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来讲一定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惑,使学生变学为思,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信息员:朱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