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用餐,从使用公筷开始
 

筷子一头连着嘴巴,另一头连着的可能不是珍馐美味,而是病毒和疾病。我们和文明饮食的距离,也许就差一双公筷。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积极倡导大家“公筷行动”。

什么是公筷?

公筷是吃口饭是公用的筷子,专门用于夹菜的,不用于个人吃饭,大家公用,也不可以放到口中。

我们习惯通过共享美食表达友谊和亲情,这确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使用公筷,只是一种饮食习惯的不同,并不会破坏团圆的气氛,更不会伤害亲友的感情。公筷的使用可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是一种保护自己并且保护他人的表现。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疾控专家多次指出,近期出现的新冠病毒主要是经由飞沫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感染。调查发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感染者是通过聚餐或密切接触感染,感染人群往往是整个家庭或聚集朋友群。由此看来,共餐、合餐等传统进餐饮食习惯可能是导致我们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让文明健康的用餐方式和生活习惯惠及所有人,我们提倡大家一起参加“公筷行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居家用餐、来客接待时自觉使用公筷;外出聚餐时主动索要公筷,养成文明健康就餐新习惯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宣传,影响身边更多人养成良好的使用公筷的意识。

使用公筷,虽是小事,可意深远。用公筷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更彰显社会责任。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养成“文明餐桌,使用公筷”的良好习惯,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餐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