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5 日,石油工程学院在主教811会议室成功举办了本科教育教学大讨论——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教学副院长朱砂主持,石油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参加,旨在进一步优化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推动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伊始,教学副院长着重强调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她指出,石油工程专业作为省一流本科专业,肩负着为行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新建本科专业,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也在不断优化发展。因此,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与时俱进,以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副院长明确表示,本次研讨将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矩阵展开深入讨论,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接下来,油气储运工程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分别就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发言。油气储运工程系主任于子丰强调,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作为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撑专业,必须紧跟行业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以适应新时代能源行业的变革需求。他强调,优化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应着重强化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王国库在发言中指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新建本科专业,肩负着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他详细介绍了2024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强调了该专业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特色目标,以及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紧密联系。王主任指出,新能源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职业责任感。他提到,毕业要求中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要求,与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

随后各专业教师代表进行了踊跃发言,作为石油工程专业教师代表,郑洲老师从石油工程专业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她指出,石油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毕业要求中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等要求与之高度一致。张老师认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工程训练。

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师代表,叶雪老师分享了对本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的理解。她指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注重系统的优化与管理能力,毕业要求中的工程与社会、项目管理等要求与之紧密相关。叶老师建议,应进一步强化课程设置中的系统思维训练,增加与智能化、绿色化相关的课程内容,以更好地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作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代表,杨悦老师详细阐述了该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她指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以及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毕业要求中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使用现代工具等要求与之高度契合。杨老师进一步强调,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特别是增加与新能源技术、数字化技术相关的前沿课程,能够有效实现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精准对接,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围绕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才能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如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等。教学副院长对大家的建议表示高度认可,并表示将在后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认真考虑和采纳。
会议最后,教学副院长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副院长强调,全体教师要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能源专业人才而努力。
本次本科教育教学大讨论—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研讨会的顺利开展,为石油工程学院三个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深入探讨和交流,教师们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为学院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