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石油学院学生能力提升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思路,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自信心,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提升能力、拓展素质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通过第一课堂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第二课堂培养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为表征的发展能力和以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为表征的德育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进一步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培养学生的全过程,细化到教育管理服务的各环节,具体化到成长成才的各方面,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能力、增强素质。

(二)坚持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为核心

坚持“承大庆精神立德,以铁人榜样树人”的育人理念,把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和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以铁人的榜样为力量,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三)坚持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

树立以学习为中心、重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工作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教育引导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辅导员日常管理与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专业情志教育为基础、以加强日常管理为手段、以第二课堂为推动载体,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四)坚持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切入点

根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切入点,把握新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方案落实,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开展引导和教育工作,加强适应性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系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

三、工作目标

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为重点,建立一支服务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高的专兼职教师团队,营造“三全”育人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的学生管理模块;搭建彼此衔接、互为支撑的辅导员工作室体系,形成一批研究成果;打造一支优秀的学生自我管理团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实施内容

(一)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德育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中,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育人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对我校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文明诚信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专业情志教育、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榜样示范教育、读书学习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网络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国家意识教育)、禁毒教育共十九项主题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沟通的合作能力,培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切实推进学生学风建设

通过对当前我校学生学风现状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我校学风建设实施方案,构建“学校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学院主导负责、师生共同参与”的学风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优良学风;完善制度建设,推动优良学风;促进师德建设,引领优良学风;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内化优良学风;加强第二课堂活动,促进优良学风,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激发广大学生的学生内驱力,引导学生回归课堂,以学习为中心,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三)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按照团中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哈尔滨石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第二课堂成绩单”是指学生在完成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参加各种理论学习、社团工作、科技文化、美育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技能、社会实践及创业创新等活动方面的成绩,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客观记录。第二课堂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紧密结合第一课堂的专业特点有机融合。我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项目分为五个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德实践、人文教育、创业创新和发展教育。通过整合课外资源来拓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优化课程、搭建平台、培育项目,形成普遍认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能够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加强制度建设,启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继续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实践项目,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开展创新创业精英教育、服务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拓展社会实践活动

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育人目标,让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成为我校学生的“道德实践必修课”,加强改进实践育人工作,助推学生就业能力发展,制定《哈尔滨石油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工作运行机制,加强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基地化建设,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践原则,完善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同时,加强志愿服务网络化管理,不断提高志愿者注册比例,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公益劳动,提升大学生实践、服务能力。

(六)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鼓励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重点支持“四节”、“二月”、“一园”的品牌活动建设,即“读书节、寝室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学雷锋活动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高雅艺术进校园”。继续积极开展“千人诵读”、“千人会操”等系列千人活动,大力支持大学生艺术团发展壮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品牌社团建设。

(七)努力办好学生社团

努力办好“五型社团”,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加强建设专业实践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强社团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开展星级社团评比创建活动,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有积极广泛影响的品牌社团,带动和促进学生社团全面发展,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担任指导教师,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持续发展,通过校园文化搭台、社团唱戏的形式,牢牢把握社团参与实施素质教育和活跃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努力办好社团。

(八)建立“两中心一园区”

1.成立“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

为方便学生办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拟建“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简称中心)。中心将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服务理念,秉承“高效便捷、科学规范、真诚主动、学生满意”的服务宗旨,构建“服务与育人相结合、管理与创新相结合、协调与监督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通过“直接办理”、“受理”和“提供咨询”等服务形式,竭力实现让学生“少跑一段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

2.创建“大学生活动中心”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我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活动中心秉承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原则,由学生团队自行管理、运营。中心包括理论学习研讨中心、美育素质培育中心、思维竞技活动中心、素质拓展训练中心、文化活动排练中心等五个功能区,由校团委统一规划。学校学生社团按第二课堂功能区及第二课堂课程表使用。二级学院学生活动由学院团总支进行活动场地申请,经校团委批准后使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建立,将极大的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课余文化生活,更好地辅助第一课堂教学,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平台和保障。

3.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产业振兴、促进创新人才成长为指导思想,以校企合作为基本模式,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为核心目标,本着“以人为本、支持创新、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宗旨,打造教师引领创新、科研技术孵化、学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园区。该园含有政策理论研究、创新创业培训、实习实训、科研孵化、综合服务等功能,采用教师、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通过吸引区域行业企业,面向地方行业产业的方式,打造学校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坚持大学生创业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相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努力建成功能齐全、环境优越、同类院校一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创业就业综合的服务平台。通过申报、学院审核、学校审核、创新创业园负责人审批、公示、项目负责人签署协议、入驻的系列流程进行入驻审批,入驻时间为2年半,在校生及5年内毕业生(团队)均可申请入驻。为在我校大学生提升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九)培育和建设辅导员工作室

凝聚力量,凝练特色,培育和建设若干辅导员工作室。探索学生工作规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走访交流等研究手段,有针对性的提高辅导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联合研究与集体攻关,促进辅导员队伍人才形成梯队、骨干形成团队、“带头人”形成核心,培养辅导员团队带头人。以进一步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形成一批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开创我校学生工作理论研究的品牌。

(十)开展优良学风班创建和评选工作,打造铁人班品牌

班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组织载体。通过开展优良学风班级创建工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营造班级人人学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建设、学风建设的热情。推进并深化“铁人班”的创建,在每个学院打造一个“铁人标兵班”,每个年级要培养一个“铁人示范班”,从而推动我校学风建设。由学工处制定创建和评选方案,各学院根据学院情况细化规则,重在创建,打造典型,以学年为单位,全校推荐评选。

(十一)开展文明宿舍创建和评选工作,打造星级寝室

宿舍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宿舍管理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环境育人、党(团)建工作、管理服务、学生活动等多项内容与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在打造清馨、整洁的宿舍卫生环境中培养学生公共意识,增强学生综合文化修养;通过将学生党员的培养过程纳入文明宿舍建设工作之中,增强党员同学在宿舍中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争创学习型寝室,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通过在寝室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文体活动、表彰评比活动,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竞争、进取的精神;通过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人性化服务意识、落实辅导员进宿舍和校领导、中层干部深入学生寝室等制度,感知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十二)创办“哈油学子大讲堂”

通过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等来校讲座,在青年学生中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注科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循序渐进,积沙成塔”的良好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和精神成长的轨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哈尔滨石油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组织学生工作。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办公室、学工处、组织部、宣传统战部、教务处、就业办、后勤集团、保卫处、校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工处,办公室主任由学工处处长兼任。学院成立学生工作组,负责落实学校关于学生工作的决策部署,领导组织本学院的学生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

1.建设一支专业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一是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培养,使之及时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理论知识;二是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三是把社会实践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教师把课堂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体与分散结合,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2.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

培养辅导员要有作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辅导员不断提升理论素养,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工作要求和职责,不断增强职业能力,切实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并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规定和考核办法。要严格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政策。对于辅导员的培训、学习和对外交流要单设经费,为这支队伍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3.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专业课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有利于引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开展精准帮扶,有利于班级优良学风的创建。班主任要明确主要的工作职责,以“爱岗、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学校要为这支队伍提供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通过考核机制激励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

4.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学生自我管理团队

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的优秀代表,他们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开展“线上”智慧团校和“线下”青马工程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和理论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同学、锻炼自己。

5.建设一支高素质大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教师队伍

大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包括大学生第二课堂指导教师队伍及大学生创业创新指导教师队伍。课堂教学是大学生理论学习的主渠道,第二课堂教育、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是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聘请高素质教师组成学校动态式“大学生第二课堂师资队伍库”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库”,聘期1年,同时聘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引导其改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和应具备的素质,制定相应的选聘机制及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投入到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工作中。提升指导教师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形成大学生课外活动教育的特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

(三)统筹协调,加强各项保障

学生能力提升是综合性、长期性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分工协作、各尽其能,在专项资金、办公设备、活动场地、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为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创造有利条,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相关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激发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团文化等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评选表彰学生能力提升计划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作为教师考核评优、学生评先评优的优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