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石油学院人才强校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计划,加速推进我校发展进程,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现根据学校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效能,努力建设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学校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总体要求

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一批政治上强,勇于奉献,眼界开阔,懂管理,干事创业的优秀党政管理人才;培养和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团队效应和引领作用的教学团队。通过各项有力举措,不断探索人才队伍建设规律,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强化人才工作措施,提高人才工作实效,做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全面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创造学校重视人才,有利于人才稳定的大环境;构建学院尊重人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小环境。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优先发展。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超前布局,优先发展。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支持人人做贡献、人人能成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环境。

2.突出重点,兼顾整体。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高水平团队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和造就数量较多的学术领军人物和优秀教学团队,统筹兼顾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3.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把创新机制作为人才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发展平台,强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4.培养和引进并重,重在使用。把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好急需人才、引进好高水平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工作的中心内容。

5.制订完善各类人才制度,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确保人才强校计划正常顺利进行,为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坚实保证。

二、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一)组织实施“哈油学者计划”

针对我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实施骨干人才培育项目,即学术带头人计划和学术骨干计划,

1.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遴选和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研究能力,在本学科及研究团队中担当骨干,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制定学术带头人管理办法;

2.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质和有望成为学术带头人的青年学术骨干,制定学术骨干管理办法;

(二)继续实施“名师计划”

依托黑龙江省教育厅“省级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教学新秀”等建设项目,开展学校名师建设,加强对各级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及精品课程主要负责人的遴选工作,培养选拔以教学能力为重点、高尚优秀的道德品行和敬业奉献精神的校级教学名师,完善教学名师管理办法。

(三)启动实施“特岗教授计划(低职高聘)”

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专业建设水平,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和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校启动实施低职高聘的特岗教授计划,即副教授可破格提升为教授,讲师可破格提升为副教授。使在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较大作用,工作业绩突出,取得公认的学术成就,并能组织引领教学团队建设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制定特岗教授计划实施办法。

(四)切实推行“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通过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不断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1.培育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遵守学术道德,遵守教师规范,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淡泊明志,甘于奉献,身心健康。

2.学历结构不断改善。使我校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占全校青年教师的比重不断提高,具有高级职称和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的人数有较大增长,完善鼓励读博和提高博士待遇的管理办法。

3.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效果优良。善于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并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4.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能够作为学术骨干参与或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研究项目与研究经费数目显著增加,能够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改论文和科研论文,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完善科研管理办法。

5.加强双师型人才培养力度,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动力,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培养体系建设,建立校内校外、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坚持培养与引进结合、专业进修与技能培训并重。大幅度提升我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制定鼓励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办法。

6.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学习、选聘考核,严格把握师资培训环节、课堂创新环节、教学监督环节、教研改革环节,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逐步推进“优秀党政管理人才培训计划”

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每年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培训班,确保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训全覆盖;每年选送优秀党政干部到省内外先进的高等学校进行培训,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领导知识和管理经验。培养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廉洁从政、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制定管理人员提升培训方案。

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制定“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加大辅导员培训工作力度,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育人意识和管理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工作队伍。

三、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活力

(一)创新人才吸引开发机制

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人才智力柔性流动和弹性引进的新机制,实行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结合学校发展,引进一定数量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人才。以科学基金支持项目、研究课题等为载体,为人才搭建研究平台。邀请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我校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和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来我校设立分支机构,使引智引资和项目引进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全面实施以职员职级制和职称评聘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强化管理,以工资结构改革为契机,强化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形成人才聘用的择优和淘汰机制,积极探索人才队伍分类、分层次管理方式,制定新的工资标准和发放原则。

(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

我校人才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确定由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标准,细化和量化评价指标,改进评价方法和规范评价程序,保证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建立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制定各类人才和各类工作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建立健全我校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研究不同层次党政人才的岗位职责规范,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把群众的意见作为考核评价党政人才的重要标尺,明确机构设置和职能确认及人员编制配置。在此前提下制定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

(四)积极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薪酬制度。结合绩效工资改革,切实贯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加大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才的薪酬激励力度,使人才的薪酬水平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相匹配,强化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完善能够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分配制度,吸引、稳定和激励优秀人才,营造公开、民主、平等、竞争的学术环境,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构建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人才强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组织人事部门主抓,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科研处、财务处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各学院、教研部要结合实际,认真实施人才强校工作的各项措施,要对本单位人才资源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切实把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

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投资优先战略,深化人才工作投入体制改革。我校集中资金重点用于人才教育培训、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人才平台搭建、人才库建设、人才奖励、人才引进、教学科研等方面。

(三)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和监督作用

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大意义,宣传我校关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方面的优惠政策,广泛报道全校各单位、各部门人才工作的新举措和好经验,大力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坚决制止压制人才的不良现象,努力在我校形成充分尊重人才、大力培养人才、广泛吸引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良好舆论氛围。